现在申请

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鲁迅、黎锦熙、余嘉锡、杨树达、李长之、穆木天、黄药眠、李何林、陆宗达、钟敬文、启功等数十位名师先贤都曾执教于此。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建立全国首批中文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获评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

本学科建有8个博士点(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11个硕士点(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儿童文学、课程与教学论、民间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并与教育部语信司共建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成立了以莫言为主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分布合理,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举办的前三轮学科评估中,一次被评为第一名,两次被评为第二名。

近年来,本学科致力于满足国家在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和基础教育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布局均衡,结构合理,有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衍生、互动与拓展的新格局,积极追求原创性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度重视研究方法的丰富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形成如下主要学术优势:

一、传统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本学科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镇,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等理论研究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汉字标准研制及数字化处理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本方向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和咨询中心。

二、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创新:立足当代文学和文化实践,深入开展中外文艺思想、文艺形态和文学实践的理论研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东亚文学关系研究、文学传播理论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本方向将以更好的理论创新工作为当代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中国文学研究和国际化传播:本学科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文学史的综合研究,在元代文献整理、古今散文研究、当代文化与文学批评、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等领域独树一帜,参加校市共建的“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和实践方面成效显著,为建设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为童庆炳教授和王宁教授。

童庆炳教授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顾问,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著有《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体与文体创造》、《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等数十种学术著作,并获得多种学术奖项,是当代最负盛名的文艺理论专家之一,他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当代被使用最广、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童庆炳教授所倡导的文化诗学等研究范式,大大拓宽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在学界得到广泛认同。童庆炳教授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就是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宁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二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技术标准委员会汉字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著有《训诂学原理》、《训诂方法论》、《汉字构形学导论》、《<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等数十种学术著作。王宁教授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她在传统“小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理论训诂学、汉字构形学、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汉字字体学、书写汉字学和舞蹈生态学等多门新学科,并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有诸多贡献,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组组长,也是我国最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古汉字与古汉语信息处理的学者之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学科为各级语文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事业、政府部门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声誉卓著的作家,如莫言、苏童、余华等,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学术成就突出,为当代文化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所编撰的60卷本《全元文》获得国家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出版的12卷本《中国散文通史》、11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1949-2007)都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本学科特别关注以学术服务社会,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规划和其他部门的重大科研项目,如“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中华大字符集创建工程”、“中华字库——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中文信息处理应用研究与系统开发”、“汉英机器翻译引擎开发”等;主持研制的《规范汉字表》已经作为国家法令性文件由国务院发布。

本学科非常重视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师生国际交往频繁,聘任多位国际学者任教。所开展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在美国创办了Chinese Literature Today杂志,出版发行英译中国当代文学的最新作品,并有多项相关科研成果和报告问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邀请多位世界著名作家来访,进行对话与交流,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本中心还承办了4个孔子学院,在新加坡、香港等地长期开设传授中国文化的课程。本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在近年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