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申请

数学

一、历史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开始于1915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22年更名为数学系,2004年成立数学科学学院。

·1981年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0年建立了学校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1996年数学学科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1997年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8年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01年概率论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资助;

·2006年概率论团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5年数学学科进入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2006年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

·2007年数学学科被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开始招收数学教育方向的博士生;

·2009年调和分析和流形的几何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2009年分析类课程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

·2011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在2012年高校学科评估中,数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5

此外,根据20139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数据,全世界共有234个机构进入数学学科前1%,我校数学学科在全世界排名第88名。

二、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

1.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代数表示论、拓扑学、微分几何、调和分析、函数逼近论、马氏过程、粒子系统、随机分析、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数理统计、生物数学、计算数学等。

 2. 学术带头人

王梓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方向是马氏过程。

陈木法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会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方向是粒子系统与相关分析。

李岩岩教授,美国Alfred P. Sloan奖获得者。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

李增沪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数理统计研究所所士,国际Bernoulli数理统计与概率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是马氏过程。

陆国震教授,担任多家国际数学杂志编委。研究方向是调和分析及其在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中的应用。

唐梓洲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和B)获得者。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奖励。。研究方向是几何与拓扑。

王凤雨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奖励。研究方向是随机分析。

杨大春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等奖励。研究方向是调和分析。

三、标志性成果

1. 科学研究

20102013年期间,学科成员共在国内外著名数学刊物上发表SCI核心论文515篇,承担各类科研基金项目93项,项目经费共计3906.9万元。

陈木法院士领导的概率论国家级创新研究团队今年中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2008-2010)”,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氏过程及交叉领域的新探索(2012-2016)”,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生命科学与网络技术中的随机方法(2006-2010)”和“大规模网络理论及应用(2011-2015)”。研究群体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例如,在马氏过程稳定性的研究方面,就L2情形得到了一般的双边Hardy型不等式,此成果属于调和分析的研究主题,为核心数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使用耦合方法和Malliavin变分研究了各种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导数公式和Harnack不等式。证明了一类由高斯噪声和普瓦松噪声驱动的随机积分方程的强解的存在惟一性。上述部分成果总结于该团队近几年出版的研究3部学术专著(Springer 2011, Springer 2013, World Scientific 2013)

基础数学研究团队,由丁勇教授作为带头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调和分析及其应用(2010-2013)”。2013年,由唐梓洲教授主持的重点项目“子流形的几何与拓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几何学团队对于任意维数的等参的极小超曲面证明了丘成桐关于第一特征值的著名猜想。该成果正在产生积极的国际影响。分析学团队在函数空间实变理论研究中,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基于Q空间的广义BesovTriebel-Lizorkin函数空间理论,不仅回答了关于该领域的一个公开问题,同时也将三个不同的函数空间研究方向纳入了一个框架。目前在该领域已有3本学术专著出版(科学出版社2008, Springer 2010, Springer 2013)。代数学团队系统地发展了构造导出等价和稳定等价的方法,文章分别发表在著名数学杂志Advances in Mathematics和美国数学会的Transactions。数学学科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 人才培养

    邵井海的博士论文2007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葛建全的博士论文2011年获钟家庆数学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袁文的博士论文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毕业生熊金钢的博士论文入选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2009级本科生杨松山获得2012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3. 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数学科学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35名,副教授2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2%。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

4.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平均每年出访25人次,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52人。多人多次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例如,2007年以来1人在“随机过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上做1小时大会邀请报告,1人在第15届“代数表示论国际会议”做1小时大会报告;1人在第10环太平洋几何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1小时报告;1人在第8函数空间、微分算子和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2人在华人数学家大会做45分钟报告。